本书围绕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内容,按照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论述构建自然资源全面节约与循环利用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社会环境,建设绿色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体系,以及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推动资源与环境监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推进形成美丽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被放在突出的位置得到全党和全国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和思想,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思想并以此为指导,这是首先要解决的思想观念问题、指导思想和政治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思想集中体现在几个方面: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完善生态文明体系,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的问题在根本上要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要顺应自然规律,这是不可抗拒的。
全方位的生态治理体系的形成,需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中国在 21 世纪的新形势下倡导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野下建构“生态文明”的发展策略,本质上意味着通过国家意志和总体性政治行为的介入,来对自然和社会进行系统性的修复,这种修复的可能性建立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先天制度条件上的,生态转型本质上是以人和社会为轴心的。
顾钰民(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文章来源:《复旦校刊》1218期